由 JUMPSTART 撰寫
WorkTech在香港的初創社區中上演了一場國王豪華音樂節
此文章為英文版本譯本。中英文版本如有歧異,概以英文版本為準。
在2019年末及2020年初的幾個月中,Michael Wong在創業界似乎無處不在。 WorkTech的創始人兼董事長Michael與很多商業名流都有來往,當中包括新加坡的萬方家族辦公室、恆生大學、著名的風險投資公司Click Ventures及其他於香港創新領域的有名的企業。
他旗下備受矚目的合作項目給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在一月與恆生大學融創中心的合作。此外, 在一月下旬,亦出現WorkTech完成首輪融資的新聞報導,它獲得萬方家族辦公室等注資2,500萬美元。
這樣看來,WorkTech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只能是一件好事。 而其公司在新加坡,台灣,中國和香港的迅速發展,由14個業務地點增至19個,同時支持著WorkTech這些新聞報導。
不過鑑於最近發生的事件,Michael於東南亞地區創新領域中的重要角色變得虛有其表。一些業主因多次扣押債務人財產之事宜向Michael的公司提出了起訴,當中一些業主更在五個多月內都沒有收到租金。 WorkTech前員工和業務上的合作夥伴亦提出了包括口頭虐待,違反勞動法例及多層欺詐的指控。
這故事涉及了沒到賬的銀行轉帳、欠薪、多次無法兌現的承諾和違約等行為。 所有的跡象都讓人感覺到這間公司處於混亂當中,而當中涉及一名不顧一切地追求夢想,以自身聲譽,商業利益和員工作為代價的負責人。
當創業夢想變成噩夢
每個人對失敗都有不同的定義,但是當公司的四名高層管理人員同時一併離開,這清楚表明當中有點異常。
在長達四個月沒有薪水的情況下,四名高級經理同時於6月1日按計劃辭職。雖然他們取消合同理由與薪金相關,但本雜誌Jumpstart進行一系列採訪後,顯示出這只是冰山一角,他們強調Michael冷漠無視員工福利,並給人留下他只將法律視為建議的印象。
前WorkTech首席營運官Eddie Lin指出,Michael大膽追夢及拼命的性格存在陰暗面。據悉,管理層在處理敏感問題時,他曾使用辱罵性語言,威脅及恐嚇手段迫使他們退縮。 但當他心情好轉時,他不時引用公司即將達成的兩筆重大交易以灌輸樂觀情緒予管理層:第一筆交易是區域共享工作運營商Kafnu收購的投標,第二筆交易則是與萬方家族辦公室的資金交易兼合資。
當公司雄心勃勃地發展時,租金付款卻仍在拖欠。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Michael採取了進取的策略,連續數月不支付員工薪金,而 要求追討欠薪的員工經常會遭受辱罵性語言和嚴厲評論的對待。
曾經有一次,當前助理營運經理Mandy Lin通過電子郵件向Michael談及一月的欠薪並打算聯繫勞工署,Michael憤怒地指她得到這份工作並不是基於她自己的能力,而是因為同事Eddie。 Michael在2月11日發出的一封電子郵件中指出:「記住,你得到這份工作並不是因為你的能力,而是因為Eddie Li!並且, 我討厭被威脅! 」[原文如此: remember u got the job is not because of your ability is because Eddie Lin! AND I HATE TO BE THREATEN![sic]]
另一次,當前WorkTech新加坡兼台灣首席執行官Darren Chua要求公司支付台北租金時,Michael發出了以下答覆:「也許我真的應該將整個公司轉移給你,看看當整個公司沒有收入,而所有人只是坐著,等著,和所有**的支出【。。。】,你會如何處理。」[原文如此: Maybe I really should transfer u the whole company see how u deal with it while the whole company no one making income but just sitting & wait & all the f***ing expenses […][sic]]
更嚴重的是,Mandy發現到自己和其他員工都沒有收到公司選定的強制性公積金公司(MPF)宏利香港的通訊。
強積金是香港的社會保障計劃,僱員和僱主法律上都必須強制性支付薪金的5%供款。 雖然Mandy和她的下屬在工資單上看到強積金扣減金額,但致電宏利查詢後,他們發現公司並未為他們設置帳戶。
Mandy的帳戶顯示,該帳戶僅在她離開WorkTech後一個月,即今年三月才開設。她表示最終開設帳戶的原因是她已向香港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投訴。 此外,她通過積金局追回了從WorkTech損失的強積金,並將其成功存入帳戶,但此案仍在調查中,目前尚未知稍早被挪用的強積金被如何使用。
與積金局的電郵往來中,積金局表示「正在密切監察雇主拖欠強積金供款的情況」,而他們的第一步通常是要求僱主為僱員登記並結清應繳的供款,在Mandy的個案中,僱主則需再另加5%的附加費。 若僱主未能完成上述行為,積金局可能會「採取進一步行動」,例如,必要時提起民事訴訟或提起刑事訴訟;如果被起訴,最高可判處四年徒刑,最高罰款為450,000港元。
積金局進一步補充說,它正在「對正在調查的案件採取後續行動。」
較低級別的員工並不能免於被委婉地稱為「WorkTech的超精益哲學(hyper-lean philosophy)」。前管理團隊在離開公司後,依然在處理善後工作,亦為仍在工作的員工提供支持。 他們曾說,在這充滿挑戰的一年裡,他們需要透過借款或從事兼職工作以養家糊口。
真相之衝擊
於2020年初,WorkTech管理團隊已經清楚知道公司財務問題遠遠不只無力支付員工薪金, 而需花更多精力維持公司形象。
前管理層團隊指出,每次嘗試解決欠薪問題都會帶來相同結果。員工會在週四晚上收到一張支票,而支票會在週一清算時被退回。然後, Michael會提出用銀行轉帳支付,但這筆款項都不會到達指定帳戶。
Darren回憶起曾與公司會計發生的一場爭執, 結果他收到一張他認為是偽造的銀行轉賬證明。
Darren説:「很明顯地,他給了我一張假收據和一張被退回來的支票。」實際上,該支票被退回了,意味著Michael在該筆款項通過之前已將其撤回。
此外,有人聲稱Michael不只對員工採用這種欺騙的手法。 Jumpstart與一家曾為WorkTech提供服務的公司進行會談。其公司在付款到期時收到電匯收據,但這筆金錢卻從未出現在其公司帳戶中。當該公司向WorkTech查詢時,卻被告知他們因未能履行及提供承諾過的服務而不會收到款項。 該公司懷疑電匯收據是偽造的或WorkTech在開始匯款時便停止付款,所以該公司正在研究對WorkTech的法律訴訟。
Darren表示,他在2月28日曾被指示由公司的新加坡銀行戶口(WorkTech Pte Limited賬戶中)轉帳2500萬美元到Sky Regal Holdings Limited,此為一間WorkTech品牌背後的註冊公司。 Michael指公司需要匯款收指公司需要匯款收據以確保另一筆交易能達成,以此向另一方表明已預留資金作成交之用。
Darren感到莫名其妙,並指出該帳戶餘額從未超過「幾百新加坡元」。可是,Michael堅持WorkTech即將有重大事情發生, 從而令他安心,但他的想法不久後便改變。
這筆錢看似是從萬方家族辦公室的交易中獲得的,但實際上,談判於時隔不久後便告吹。 Darren指出,Michael繼續利用此交易消息以及表面上2500萬美元的銀行轉賬,來吸引更多初創公司的興趣及投資。
「由於沒有金錢流動,我便以為沒有造成任何傷害, 但我真的很後悔。他帶走收據, 並在香港到處説他已得到萬方的錢,然而款項從未到過手。」他說。
於4月15日,萬方發佈了一份新聞稿並宣布它「將不會繼續進行對WorkTech Asia的投資及與其合作關係」(於6月9日,Click Ventures亦在其Facebook發佈了類似聲明 )。儘管交易在2月已胎死腹中,但交易的消息直到6月2日依然於本地媒體中出現。
值得留意的是,WorkTech於去年打算對Jumpstart進行投資,亦已簽署未來股權簡單協議Simple Agreement for Future Equity (“SAFE”)) 。 但就如故事中的其他人和組織一樣,本公司最終並沒有收到任何資金。 本公司還在2020年1月刊登了有關WorkTech的軟廣告。
害群之馬
正當WorkTech的員工開始更警惕地審查Michael的領導能力時,該公司的租賃協議似乎逐漸破裂。
根據一位前僱員所提供的資訊,WorkTech大部分租賃合同都已經破裂,一些業主已申請收回管有權。 另據透露,每宗轉租租約所欠的租金介乎三十萬至六百萬港元不等。
涉事的各方都採取了不同行動, Jumpstart檢閱了幾項有關業主對WorkTech拖欠薪金和管理費訴訟的法律文件,當中包括一項根據《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所提出的財產追回申請,以及土地審裁處的執行令。
Jumpstart亦採訪了一家與WorkTech簽訂了許可和管理合約的共享合作營運商。 消息人士透露,從一開始WorkTech就存在拖欠租金的情況,直到完全停止合作。
此外,消息人士和前員工都提到,當WorkTech管理空間下的會員在合約結束時,提出退還兩個月押金的要求皆被無視。 Mandy指出在簽訂新管理合約前,由前擁有者取得押金是必做的,但當押金需要退還給會員時,公司卻已沒有金錢可用於退還。
WorkTech的下一步是什麼
撰寫本文時WorkTech仍在運作。 鑑於大部分業主已執行佔有令,Mandy認為任何WorkTech空間都不太可能在三四個月內開放,但Darren則表示,該公司仍繼續招聘,續簽當前租戶的合同,並招募新會員。
在Darren,Eddie和另外兩位同事仍在公司的最後幾週中,他們的個人財務狀況響起了警號。當他們向Michael提出了他們的擔憂後,Michael便同意支付所有的欠薪,並繼續支付他們未來薪金的50%,亦為自己定下5月22日為付款截止日期。
直至5月22日,他們已經至少有四個月沒有收到薪金。Eddie説Michael很明顯地無法付款,留下來亦毫無意義,所以他們四個人於6月1日向Michael發送了一份取消合同通知。
Eddie表示他們曾將其工作用的手提電腦快遞回WorkTech的香港辦公室,其中一位甚至嘗試親自歸還,但每次都被拒絕簽收。後來他們很快就收到警方通知,Michael向警方報案指他們因盜竊手提電腦需要接受調查,Darren 相信這是Michael對他們離開的報復。
鑑於尚有一些未被解決的法院案件及糾紛,作為WorkTech公司墮落最明確受害者的員工們,相信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得到答案。
在WeWork 首次公開募股慘敗後,對於那些飽受困擾的香港共享社區一分子來說,與WorkTech有關的醜聞相信是他們的另一打擊。共享工作行業的不確定性,以及過去一年來這個城市遇到的不穩定因素,給予WorkTech能夠進入初創生態系統的機會,而在某程度上,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災難。
至於Michael,這些指控可能將他描繪成一匹脫繮野馬,近乎特朗普式「弄假直到成真」的創業哲學,但只有他才知道這是出於個人利益,或是為未來的高尚願景。
Michael透過電子郵件告訴Jumpstart,他已將「所有」案件報告予香港警方及其商業罪案調查科,並向案件中刑事及民事方面的涉及人士發送案件編號和令狀。 由於案件仍在調查中,他拒絕再進一步回應。 目前尚不清楚Michael所指的是哪一宗案件,但我們正在等待更多消息。
編者筆記,2020年6月17日:於發佈同一天,香港初創生態系統建造者WHub於其網站分享了《致社區的公開信》,內容有關其「[終止]與WorkTech、其法律實體及其創辦人Mr. Michael Wong的所有合約和非合約關係」。按此閱讀完整聲明
編者筆記,2020年6月18日:編者已將「客戶」一詞更改為「會員」,以更清晰描述由WorkTech所管理的共享工作空間租戶。 此外,故事亦增添了Michael和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的回應。